博客 时事热点 从“握手”到“连单”

从“握手”到“连单”

本文转自:天津日报

从“握手”到“连单”

—— “校企紧握手”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步

本报记者 张雯婧 周志强

“最近,我们与合作企业同南方一家电力客户达成三方协议,研制部署个性化的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控制装备。”临近年末,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王中冠非常振奋。自今年4月参加我市组织的“校企紧握手”活动以来,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连连“接单”,成果转化应用的路越走越宽。“今年签下6单,校企合作合同总金额已有720万元。”他说。

王中冠今年30岁,在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任副教授,科研方向为新能源发电与新型配电系统调控运行技术。介绍自己专业时,小王老师神采奕奕,谈到与企业合作时,却带着一点腼腆:“我这些年的履历,就是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,博士毕业后就进了天大。跟企业老板谈合作,还真是头一回。”

近年来,我国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。不像传统能源,风、光新能源属于“看天发电”,电量时高时低,给电力系统的动态功率平衡带来巨大挑战。目前,国内已有一些解决方案,但王中冠想通过新的技术路径,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场站调频控制器的稳定性。这两年,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在《IEEE智能电网汇刊》等顶级期刊发表,陆续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创新一等奖等奖项。

技术的生命在于运用。在这位年轻副教授心中,一直期待着把自己团队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,而不只是“躺”在实验室里。小王老师面对的首要问题,是与行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,不知道去哪里给成果找“婆家”。“对于年轻科研人员,这可能是一个共性问题,大家的社会接触面都很有限,匹配不到合适的合作方。”王中冠说。

另一方面,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,要找到对路的高校科研团队寻求合作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天津市有53所高等院校、70多万名师生,学科和研究方向五花八门,有哪些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可以转化?哪些可能与自己“牵手”?企业也是雾里看花。

由政府和行业协会“牵线”,助校企“握手”,今年4月3日,我市举办首场“校企紧握手”专题活动。校企双方面对面,高校科技成果集中展示,企业需求清单集中亮相,帮成果找“婆家”、帮难题找专家。

在学校推介下,王中冠参加了这次活动,并在现场与天津天海源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功“牵手”。他们一方是手握“新能源发电运行调控核心计算程序”的高校科研人员,一方是从事新能源场站调频控制器硬件研发的新兴企业。软硬件结合,“终于找到你”!双方联手闯市场,技术成果不断转化落地。装载着王中冠团队研发的智能“大脑”,天海源控制器设备年内即推广至国内多个省份的10余个风电场、光伏电站。

“校企紧握手”,共同开启成果转化门。首场活动成功举办以来,我市已接续举办“校企紧握手”专题校企对接会12场,专门组织天开高教科创园校企对接专场,累计推介科技成果485项,参与对接活动企业达1400余家,仅现场签署的合作协议就有40余项。

“随着对接会的持续举办,‘校企紧握手’也在根据校企双方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形式和层次。”活动参与承办方、市高新企业协会负责人赵国强介绍,除大型对接会,今年还举办了30场“校企紧握手”的“下午茶”系列活动,让高校、企业有更多机会一对一深入交流,彼此“相知”,最终“牵手”。

“‘校企紧握手’通过政府搭建的‘握手通道’,引导高校、企业、技术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,以市场需求为引导,形成科技创新合力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对参与合作的校企双方而言,是一项双赢的举措,受到广泛欢迎。”全市高校可转化成果清单发布人、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介绍,接下来教育部门将持续加强与各方合作,乘势而上打造“校企紧握手”升级版,不断提高“握手通道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更好地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本文来自网络。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reamwu.com/blog/article/pid-21974.html

发表评论

(快捷键:Ctrl+Enter 或 Alt+Enter)
匿名评论时,请补充填写以下信息:
*以下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种:

评论列表(0)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Q:2686930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dwu365@126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访问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返回顶部